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畫史與畫論專題研究
Seminar in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 and Theories 
開課學期
104-1 
授課對象
學程  經典人文學程  
授課教師
陳葆真 
課號
ARHY7050 
課程識別碼
141 M108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一6,7,8(13:20~16:20) 
上課地點
樂學205 
備註
領域:藝術。
總人數上限:15人
外系人數限制:5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陳葆真
畫史與畫論專題研究 (碩博士班)
課號:141 M1080
藝術史研究所

課程大綱
本課程旨在精讀中國古代重要繪畫史與繪畫理論的典籍,及討論其中所牽涉的相關問題,包括繪畫功能、畫家風格、作品收藏、品評標準、美學價值觀念的流變、以及繪畫史學的發展等等多方面的議題,目的在增進對古代繪畫發展史實了解。閱讀對象包括原典、及近現代中外學者以中、英、日文所寫的研究論著為主。本學期閱讀與討論對象暫專注於唐代張彥遠《歷代名畫記》(841)與宋代郭若虛《圖畫見聞誌》(1085)二書上。

課程進度
一、 研究方法
二、 書目討論
三、 歷代名畫記
四、 歷代名畫記
五、 歷代名畫記
六、 歷代名畫記
七、 歷代名畫記
八、 歷代名畫記
九、 圖畫見聞誌
十、 圖畫見聞誌
十一、圖畫見聞誌
十二、圖畫見聞誌
十三、圖畫見聞誌
十四、圖畫見聞誌
十五、期末報告

參考書目
盧輔聖主編,崔爾平、江宏副主編,《中國書畫全書》1-14冊(上海:上海書畫,1992-)。
中國書畫研究資料社編,《畫史叢書》(一)?(四)(台北:文中哲出版社,1974)。
俞崑編,《中國畫論類編》(台北:華正,1975)。
余紹宋,《書畫書錄解題》(台北:中華,1969)。
謝巍,《中國畫學著作考錄》(上海:上海書畫出版社,1998)。
徐復觀,《中國藝術精神》(台北:私立東海大學,1966)。
陳傳席,《六朝畫論研究》(臺北:臺灣學生,1991)。
俞劍華注釋,《歷代名畫記》(九龍:南通圖書公司,1973)。
孫祖白,〈歷代名畫記校注〉,《朵雲》3(1982)、4(1982)、5(1983)。
周學斌,〈試論張彥遠的文人畫觀念〉,《朵雲》1988:3,頁12-17。
宗白華,〈張彥遠及其《歷代名畫記》〉,《學術月刊》1994:1,頁3-11,48。
白適銘,《張彥遠《歷代名畫記》的成書與士人繪畫觀之形成》(台北: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,1995)。
張明遠,〈郭若虛在中國繪畫美學史上的貢獻〉,《美術史論》1號(1994),頁53-63。
李裕民,〈郭若虛的家世與生平〉,《美術史論》1號(1994),頁63-68。
郭因,《先秦至宋繪畫美學》(台北:金楓出版有限公司,1987)。

William Acker, Some T’ang and pre-T’ang texts on Chinese Painting (E.J. Brill, 1954&1974).
Alexander Soper, Kuo Jo-hsu’s Experiences in Painting (T’u-hua chien-wen chih): An Eleventh Century History of Chinese Painting (Washington D. C.: 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, 1951 ).
Susan Bush, The Chinese Literati on Painting: Su Shih (1037-1101) to Tung Ch’i-ch’ang (1555-1636) (Cambridge: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, 1971).
Susan Bush & Hsio-yen Shih, Early Chinese Texts on Painting (Cambridge, Mass.: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, 1985).
James F. Cahill, “Confucian Elements in the Theory of Painting,” in Arthur F. Wright ed., Confucianism and Chinese Civilization (Stanford, Calif.: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, 1964 ), pp77-102.
Hing-cheung Lovell,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Chinese Painting Catalogues and Related Texts, Michigan Papers in Chinese Studies, no. 16 (Ann Arbor: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, 1973).

中村茂夫,《中國畫論?展開 晉唐宋元篇》(中山文華堂,1965)。
金原省吾,《支那上代畫論研究》(東京:岩波書店,1925)。
島田修二郎,歷代名畫記疑議,《中國繪畫史研究》(東京:中央公論美術社,1993)。
鈴木敬;王衛明譯,〈《林泉高致集.畫記》與郭熙〉 

課程目標
 
課程要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一、 中文

1. 徐復觀,《中國藝術精神》(台北:私立東海大學,1966)。
2. 余紹宋,《書畫書錄解題》(台北:中華,1969)。
3. 俞劍華注釋,《歷代名畫記》(九龍:南通圖書公司,1973)。
4. 中國書畫研究資料社編,《畫史叢書》(一)?(四)(台北:文中哲出版社,1974)。
5. 俞崑編,《中國畫論類編》(台北:華正,1975)。
6. 孫祖白,〈歷代名畫記校注〉,《朵雲》3(1982)、4(1982)、5(1983)。
7. 周學斌,〈試論張彥遠的文人畫觀念〉,《朵雲》1988:3,頁12-17。
8. 郭因,《先秦至宋繪畫美學》(台北:金楓出版有限公司,1987)。
9. 陳傳席,《六朝畫論研究》(臺北:臺灣學生,1991)。
10. 盧輔聖主編,崔爾平、江宏副主編,《中國書畫全書》1-14冊(上海:上海書畫,1992-)。
11. 宗白華,〈張彥遠及其《歷代名畫記》〉,《學術月刊》1994:1,頁3-11,48。
12. 張明遠,〈郭若虛在中國繪畫美學史上的貢獻〉,《美術史論》1號(1994),頁53-63。
13. 李裕民,〈郭若虛的家世與生平〉,《美術史論》1號(1994),頁63-68。
14. 白適銘,《張彥遠《歷代名畫記》的成書與士人繪畫觀之形成》(台北: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,1995)。
15. 謝巍,《中國畫學著作考錄》(上海:上海書畫出版社,1998)。
16. 俞慰剛譯,岡村繁譯注,《歷代名畫記譯注》,收於《岡村繁全集》第6集(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2)。
17. 上海書畫出版社編,《歷代名畫記研究》(上海:上海書畫出版社,2007)。
18. 畢斐,《歷代名畫記論稿》(杭州: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,2008)。
19. 陳葆真,〈中國繪畫研究的過去與現在〉,《漢學研究通訊》,2009年8月,28卷3期(總111期),頁1-16。

二、 英文

1. Alexander Soper, Kuo Jo-hsu’s Experiences in Painting (T’u-hua chien-wen chih): An Eleventh Century History of Chinese Painting (Washington D. C.: 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, 1951 ).
2. William Acker, Some T’ang and pre-T’ang texts on Chinese PaintingⅠ,Ⅱ(Leiden: E.J. Brill, 1954&1974).
3. James F. Cahill, “Confucian Elements in the Theory of Painting,” in Arthur F. Wright ed., Confucianism and Chinese Civilization (Stanford, Calif.: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, 1964 ), pp77-102.
4. Robert Maeda, two twelfth century texts on Chinese Painting─Translations of the San-shui -ch’un-ch’uen-chi(山水純全集) by Han Cho and Chapters Nine and Ten of Hua-chi(畫繼) by Teng Ch’un, (Ann Arbor, Michigan: Michigan Papers in Chinese Studies, no. 8. 1970).
5. Susan Bush, The Chinese Literati on Painting: Su Shih (1037-1101) to Tung Ch’i-ch’ang (1555-1636) (Cambridge: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, 1971).
6. Hing-cheung Lovell,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Chinese Painting Catalogues and Related Texts, Michigan Papers in Chinese Studies, no. 16 (Ann Arbor: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, 1973).
7. Munakata Kiyohiko, Ching Hao’s Pi-fa-chi: A Note on the Art of Brush (Ascona, Switzerland: Artibus Asiae Publishers, 1974)
8. Susan Bush and Christian Murck eds., Theories of the Arts in China (Princeton, New Jersey: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, 1983)
9. Susan Bush & Hsio-yen Shih, Early Chinese Texts on Painting (Cambridge, Mass.: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, 1985).

三、 日文

1. 金原省吾,《支那上代畫論研究》(東京:岩波書店,1925)。
2. 中村茂夫,《中國畫論?展開 晉唐宋元篇》(中山文華堂,1965)。
3. 岡村繁譯注,《歷代名畫記譯注》(東京:平凡社,1974)。
4. 長廣敏雄譯注,《歷代名畫記》(東京:平凡社,1977)。
5. 谷口敏雄編,《校本歷代名畫記》(東京:中央公論美術出版社,1981)。
6. 鈴木敬;王衛明譯,〈《林泉高致集.畫記》與郭熙〉,《美術研究》1982年4期,1982,頁70-76。
7. 島田修二郎,歷代名畫記疑議,《中國繪畫史研究》(東京:中央公論美術社,1993)。
8. 宇佐美文理,〈鄧椿『畫繼』小考〉,《人文科學論集(人間情報學科編)》,1996年,30號,頁161-183。
9. 河野道房,〈前近代中國繪畫關係文獻?形式?內容:中國「畫論」史研究序說(下)〉,《人文學論集》,2001,19集,頁45-56。
10. 古原宏伸,《中國畫論?研究》(東京:中央公論美術出版社,2003)。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無資料